最早提到萬元經濟型投影機這一名詞,始于2003年愛普生EMP-S1上市之時。當時S1的發布首次將投影機的價格定位拉至萬元以下,從此經濟型投影機便成為這類價格在萬元以內的部分產品群的代名詞。現在的所謂經濟型投影機,盡管仍然延續著SVGA分辨率這一標配,但在亮度上較前兩年已有了一定提升,普遍達到了2000流明一線。而這類產品傳統的優勢----價格定位近兩年也有了一定的下移,現在普遍在8000元左右。低廉的價格能持續吸引著消費者的關注,鋪墊著國內投影機的普及之路。
然而在今年,隨著更高配置投影機價格向萬元的一步步逼近,經濟型投影機似乎正在喪失前兩年備受關注的熱度,盡管商家與媒體仍舊在不遺余力地宣傳,但消費者認識的分歧很大,始終未能出現火爆的購買熱潮。筆者認為,以下三方面也許正是經濟型投影機前途渺茫的癥結:
其他類產品定位更加明顯
在投影行業逐漸成熟的趨勢下,針對各行業領域的產品已相當豐富。投影機最大的消費群體教育用戶首先會根據教學環境考慮亮度較高的中高端機型,而經濟型投影機2000流明左右的亮度難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其次,在商務領域,在投影機價格高起的前兩年,許多商務用戶會把目光投向萬元內的經濟型產品。而隨著筆記本的普及,與筆記本對應的XGA分辨率正在逐漸成為他們的首選,同時XGA分辨率商務機型的價格也已步步逼近萬元大關,對于眾多中小企業來說多個三五千元選購一款萬元出頭的XGA分辨率機器也并非難事,經濟型投影機的在商務用戶心目中的位置正在消失。再次,在家用需求中,專為家用環境設計的家庭影院投影機已經有許多產品價格接近了萬元。相信過不了太久,當家用機型中的低端產品一旦打破廣大消費者的心理線時,他們也許會接過投影機普及的大旗步入到尋常百姓家吧,畢竟人家是專為家用設計的產品啊!
“5+2”應用是否雞肋?
一直以來,經濟型投影機還被灌有“5+2”投影機的美譽,也就是說可以5天上班辦公演示用,周末兩天還可放在家中欣賞大片。先不提經濟型投影機是否具有如此優秀的便攜性,就單說商務與家庭的混合應用。眾所周知投影機在商用中要顧及到環境光與人數的因素,多需要亮度在2000流明左右的產品確保每個人都能看清;而家用則截然不同,家庭中的影院環境多有窗簾遮光,且共同觀看人數也比較少,因此家用環境下只需1000流明的亮度足以,而且較低的亮度有助于提升對比度,更易于展現圖像的層次與細節。因此說,商用追求的高亮度與家用追求的低亮度高對比度兩者是很難兼得的,所謂“5+2”的中庸做法根本就難以獲得用戶想要的效果。
功能與擴展能力的限制
經濟型投影機考慮到價格與成本的因素,會在功能與接口上做些簡化。功能多是除了常用的以外再無其他可圈點之處了,接口一般只配有RGB、S-Video、視頻等兩三種輸入端口,想實現外接輸出顯示、控制等擴展應用則不太可能,能連接DVD呈現高清信號的DVI、HDMI等接口更是少有標配,這也是“5+2”應用難有效果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盡管兩年前經濟型投影機的出現被行業人士給予厚望,但在以上局限逐一暴露之時注定其難有很大作為。也許經濟型投影機只是投影行業從興起到成熟過渡階段的產物,他們未來會成為諸如部分資金有限的小型私企業主或是作為商場、專營店內視頻廣告宣傳用途等需求的首選。廣大商家還是應當冷靜看待經濟型投影機的發展,不要抱有過多的奢望,也許只有價格才是他唯一的優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