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系列電影三部曲,是時光旅行類別電影的代表作之一,雖然在劇情上說不上嚴謹,但卻以它獨特的搞笑風格,留下了不少經典的畫面。三集的劇情大多是穿梭到過去,之后經歷種種的困難“回到未來”,但第二集的一開頭則是主角們穿梭到了30年后。雖然第二集上映是在1989年,但故事還是配合第一集的上映時間,將基準點設定在了1985年,因此電影中的“30年后”,剛好是今年,而故事發生的日期,就是今天,10月21日。
二
在眾多以“未來”為背景的電影中,筆者對《回到未來》所設想的未來世界印象深刻。和許多刻意為了強調“未來性”而夸張賣弄不同,《回到未來》細心考慮三十年間人類能取得什么樣的進步,并依此去設計未來的景象,所以,我們看到電影中的創新都是很生活化的,并且外形也都感覺非常實用而并不浮夸。在電影上映30年后的今天,我們可以回過頭去,看看科技的進步、專業顯示技術的發展究竟是比想像中的多還是少。
三
全息投影的廣告
虛擬實境的廣告是《回到未來》電影中膾炙人口的橋段,男主角站在路邊欣賞「未來」的景色時,旁邊一個電影院投影出來的「大白鯊」廣告一口把他吃了進去。現實世界中,我們一樣還沒能掌握真正的全息投影技術,雖然有一些嘗試,但都需要在特定的環境里才能達成,目前還無法實現在白天的開放空間內能被嚇到的地步。
不過,可以達到類似效果的另一條路線「增強現實」,卻在近兩年內有了長足的進展。增強現實的影像并不是真實的存在世界中,而是在佩帶著的眼鏡上,如果能配合現實世界做正確的定位和配合的話,也可以產生影像存在于現實世界的錯覺的。最新的微軟HoloLens進行了很多出色演示,最近開發者版已經開始接受申購,很期待我們普通人可以應用的時候早點到來。
頭戴式沉浸顯示系統
在電影中出現了兩種不一樣的頭戴式(眼鏡)設備,一個是 Marty Jr.
用來看電影的,與索尼HMZ-T2沒有分別,只是電影中的更為輕薄。另一個Marty女兒戴的版本比較接近個人通訊器材,應該類似于Google
Glass。雖然現實的2015也是才剛剛擁有堪用的頭戴式顯示設備,離普及化還有一段距離,但這是想像和現實差不多的設備。
遠端視頻對話
這是現實世界的技術發展遠超過電影想像的方面,雖然說《回到未來》中的視頻對談頗有遠程會議系統、會議協作的味道,家中到處都有傳真機也很方便,在本質上它們都還是被想像成是電話的延伸,和我們現代影音、文字、文件都能傳輸的方式還是很有差距的。這背后的原因,是因為在電影上映的1989年,互聯網的大眾化應用還在剛起步的階段,當時的人們完全無法想像網絡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是如何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
四
除了以上幾個與專業顯示相關的設備外,還有幾個經典創意令人難忘,筆者帶領大家來溫故知新一下。
空中飛車
擁有長久的“汽車夢”傳統的美國,在未來片中出現空中飛車幾乎是固定景象了。在電影中,空中飛車用的似乎是一種反重力懸浮的技術,而真實世界的我們當然是還沒有找到能抵消重力的辦法,所以研究的方向仍然以可以“變身”為飛機的汽車為主。
懸浮滑板
大人玩車,小孩子自然是玩滑板。懸浮滑板是《回到未來》最具代表性的未來產品,也因為在電影劇情占了重要的戲份,所以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也常常被拿來當調侃現代科技不發達的代表。當然,和空中飛車一樣,在解決如何能讓懸浮滑板成真的物理問題之前,它依然只能是個夢想。最接近現實的嘗試,是
Hendo Hoverboard和Lexus為了廣告效果,以超導體電磁力打造的懸浮滑板,但它只能沿著特定的隱藏軌道滑行,而且每15分鐘就要花15分鐘注入液態氮來冷卻,相比于電影,它唯一的優點是可以在水上照常使用。
無線指紋付款終端
在“回到未來”中,計程車付款時司機拿出了一臺無線的小機器,按一下指紋就完成了付款,和我們用手機做NFC付款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和網絡一樣,電影當中也完全沒有猜到“手機”這種徹底改變了人類通訊型式的存在,所以雖然電影中的無線指紋付款看似很厲害,但我們現實世界的2015年擁有滴滴和Uber,是比電影中更好的存在。
其他《回到未來》里的 2015 年科技包括...
精確到秒的天氣預報
數碼望遠鏡
從定罪到判刑只要兩個小時的高效法律系統
在路上亂跑的機器人垃圾筒
語音控制的電視
自動溜狗的四軸飛行器
五
其實在專業大屏幕顯示領域,很多技術發展超乎想象。
投影機的產生令教育、商務演示、家庭娛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拼接墻顯示從實現更大的尺寸,更豐富的信息顯示,更靈活的安裝,改變商業展示的格局。
專業顯示從信號源、傳輸、顯示端這三個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影產業更興盛了,數字電影應成為主流。
以過去的科幻暢享的角度看現在,讓人覺得有趣又有些親切,科技的發展就是這樣,面向未來,我們只有發揮更大的想象力以及實干的努力去開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