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鬧鬧的雙11剛剛過去,趁著余溫未了,我們看看重要信息,對于專業顯示領域的公司從中能發現些什么“金子”?給我們提供一些思考和啟示。以下是筆者的一點小小感受:
1 移動端消費成為“主力方式”
思考:專業顯示產品推廣如何順應移動端趨勢,促成推廣與成交?
阿里首席執行官說“all
in無線”是今年最大創新,阿里內部資源投入很多到無線端,包括數據挖掘和個性化推薦,以及消費場景化,促進成交。通過移動端購物最高時達到總量的80%以上。
這給筆者兩個方面的啟示:(1)是專業顯示廠商開展的網銷如何“借勢”?顯然,2016年電商平臺、商家、用戶都將更加注重移動端,廠商如何能夠借用戶習慣轉變之勢,借電商平臺宣傳推廣轉型之勢,無需增加成本,獲得更多收獲,這是需要動腦筋好好思考的。(2)是廠商要努力匹配用戶的移動端轉變,在產品開發、包裝、宣傳、平臺搭建與運行方面,都要做很大轉變,適應用戶購買習慣,特別是消費端產品,增強“打動客戶”的方式是重點。
2 國際化
思考:如何保護現有市場,能否開辟更大市場?
電商通路不僅打通市場層級,還外延市場規模。數據稱天貓國際有2700萬用戶進行了消費,有25個國家的數千個商家參與活動。
利弊俱全,“利”是商家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跟不同地區甚至國家的用戶做買賣,市場無限外延。“弊”是沒有“護城河”很可能受到強烈進攻,專業顯示產品,渠道商家眾多,已是混戰,再加上國際直營,必然會面對激烈競爭,如何應用,讓人深思。
3 娛樂即消費
思考:娛樂的力量左右消費人群選擇,“品牌”價值展現
我們原來常說“娛樂即消費”,是指娛樂花費了我們的時間,非常奢侈。現在不是真個意思了,而是在消費領域網絡環境,娛樂化真的能夠代表“真金白銀”,娛樂話題,特別是明星效應,促成了消費的飆升。
“品牌”的價值得以凸顯出來,但是變得更為復雜,通過明星可以影響,2016年專業顯示要在網絡平臺發力,也要面對這樣的競爭。此外,還需不停尋找新的方式與方法,提升網絡銷售平臺的表現。
以上三個方面,是雙11之后筆者的一點點小思考,對于專業大屏顯示領域而言,盡管還沒有完全消費經營化,但是如果要在電商平臺取得一些成績,也要在以上這些方面有一些思考和布局,期待看到專業大屏顯示廠商的進一步動作。
|